内容详情

【精品原创】2015考研政治“主义”系列之三:新旧民主主义

作者:聚创考研网-小厦老师 点击量:68 2016-05-23

课程资料备考指导咨询加微信:H17720740258


  民主主义革命,就一般而言,是社会主义革命之前的革命,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一定是封建势力,全世界一样;正常情况下,领导者是资产阶级领导。


  鸦片战争开始,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到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的最终失败,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个过程又分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时期。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作为领导者的资产阶级并没有完成。这才有了新的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时候,革命对象依然没有变,还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但是革命的领导者变了:无产阶级。于是,过去的民主主义革命相对比1919年开始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

命,就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后的历史就顺理成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这个过程大致是: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也发生了分化。孙中山也一度受到袁世凯的欺骗,表示“十年不预政治”,以修铁路、发展实业为已任。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他开始看清袁世凯的真面目,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由于北洋军阀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而国民党方面缺乏兵力和财力,内部意见又不一致,结果只坚持了两个月就失败了。
  以后就是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


  袁世凯死后,皖系军阀头子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后,变本加厉地推行独裁卖国的反动统治,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在这种局面下,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


但“护法”的口号在群众中缺少号召力,并且孙中山不掌握军队,只好依靠西南军阀。1917年9月,在广州成立以孙中山为大元帅的护法军政府,并出师北伐。不久,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勾结,擅自实行停战,并且排挤孙中山,改组军政府。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愤然离开广州去上海。护法运动的失败。


  但是,孙中山并没有找到中国的真正出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

  辛亥革命失败常常进入真题中。它为什么会失败?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这场革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在1919年五四运动的兴起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农民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就“新”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需要注意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结果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1949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只是在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之后”才是社会主义国家。



      以上内容由聚英考研网提供。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精品原创】2015考研政治“主义”系列之三:新旧民主主义"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juchuang911进行咨询。

搜索不到想要的信息?联系在线客服或者添加微信咨询
取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