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新农村建设现状报告:第三章 现状试析

作者:聚创考研网-小厦老师 点击量:60 2016-05-13

课程资料备考指导咨询加微信:H17720740258

  以上是一些定量方面的统计和初步概括,通过数目的变化可以带来比较直观的感受。依据以上的材料(还是远远不够充分的),通过问卷发现的问题有不少,我们可以简单的做以下总结。


  一.民主管理与新农村建设。目前,广大农村已普遍建立起以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成为农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动实践,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从全国来看,农村民主管理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当地农民对自身的民主管理权利还是不太了解,所以也就谈不上运用其为自身的合法权益服务了。在访谈的过程中,农民对问题的回答有的比较明确,有的也可能是对自村情况一知半解,或是不知如何表达。总的来说民主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发挥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社会保障与新农村建设。中共“十六大”已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指出今年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措施是:“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让城乡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尽快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步伐。当地社会保障基本做的都不很完善,突出一点就可以看出,在“假如采取政府出部分钱,您自己出部分钱的办法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您是否愿意参加”这项,所有回答都是“愿意”。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在参加了养老保险的农民中,对自己将来的养老问题担忧程度是比较低的,而且比较倾向于依靠养老金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


  三.公共财政与新农村建设。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公共财政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和体制保障,新农村建设无疑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共财政投入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科学制定和落实农村公共财政政策,将有利于解决农村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问卷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对农民日常资金的来源方式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在这个问题上,公共财政的扶持表现的本不是很明显。当然这也是因为农村基层组织本身财力有限。但在银行和信用社信贷方面,基层组织可以积极从中协调帮助,帮助农户实现信贷,渡过困难,这样才能增强普通民众的抗风险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的积极性。因为在无地或少地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其他的方式寻求发家之路。在这其中,资金成为很大的限制。有了资金的保障,不但可以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的创业,而且即使在出现问题时,也可以安然渡过难关。


  四.人力资源与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我国有近10亿人口,8亿在农村。农村人力资源有很大发展潜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途径,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中国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如何把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本,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刚起步,这是一项涉及政府、农民、企业等很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着农民意识、政策、制度、市场等方面的障碍。这次通过调查,在农民中普遍具有的还是保守的思想,其中虽也不乏有想法的人,但由于没有合适的机会,也只能是仅仅停留在想法上。所以在农村中实际上缺乏一种有效的引导机制,把农民的这样一种潜在的能量发挥出来。


  在这次的调查中,许多村子在少地或无地以后,只是发一些基本的补助,而这根本就不足以维持农民的衣食住行、子女上学、赡养父母等支出。在这个时候,那些闲置的劳动力就只能自己想办法,赚钱养家糊口。而这时政府应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通过投资、保健教育、迁移、培训等手段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培养出大量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


  五.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和农村共同作用的结果,考虑到我国农村与城市化的实际状况,从城市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视角,城市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二者要协调发展,互相推进,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现阶段我国总体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但城市帮助农村发展,应该立足于农村的实际,要体现出农村的特色。应当实现城市与农村的相互补充、互补余缺,而不是要求农村的一味城市化。


  在这次调查中,去了几个现在所谓的“城中村”,也就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的扩张,而抓住机遇,利用区位优势主要是通过土地的出租和使用这些因素,发展起来。但其中也能发现一些问题,因为在这样的城市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只是依托城市的发展机遇,而不是充分的发挥农村固有的特色,这样的发展不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而且中间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为这样的农村完全是依靠城市支持而起的,并不具有自身优势,所以应该说并不是我们所希望建设的新农村形象。我所理解的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应是农村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强调自身的优势,与城市相互配合,这样才能体现出农村所固有的特色。


  当然,在调查中出现的问题绝不仅此,限于调查经验的有限,以及在分析和总结方面的能力不足,仅做出以上比较粗浅的分析报告。


  最后,聚英考研信息网预祝考研学子们考上心仪的院校。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新农村建设现状报告:第三章 现状试析"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juchuang911进行咨询。

搜索不到想要的信息?联系在线客服或者添加微信咨询
取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