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聚创考研网-小厦老师 点击量:69 2016-05-30
课程资料备考指导咨询加微信:H17720740258
聚英考研信息网整理,变中求稳、 “ 三点 ” 均衡分布
——2010 年考研政治试题分析
孙站河
2009 年考研政治已落下帷幕!作为选拔性考试, 2009 年政治理论试题一方面呈现出 “ 依纲命题、侧重基础、设计新颖、导向正确 ” 的特征,另一方面,稳中求变,命题侧重于 2008 修订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概论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个学科的重点内容,为 2010 年考研政治学科的大幅修订及过渡埋下了伏笔。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试题的命制是由一批经过专业训练并签署保密协议的专家组成。期间需经过选材、命题、初审、预测、计算机项目分析、审题、合成的漫长过程。同时,试题启封之前,所有命题教师将一直处于全封闭入闱状态下,不存在向外泄题的媒介。因此,自 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结束后,网上流传的所谓 “ 漏题 ” 或 “ 押题 ” 的争论与质疑,仅仅是某些辅导机构的炒作而已。对此,参加 2010 年考研的同学,需要冷静对待,而不是草率地接受,从而忽略自身知识能力的提高。如此,将是对自己人生中的重大选择的一次赌博。
一、试题的评价标准、总体特点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着重实现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在 2009 年考研政治试题的总体特点上体现较为明显。
1 、依纲命题,侧重基础和理论创新的统一
2009 年考研政治试题的命制在考纲范围内,首先侧重的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第 1 、 2 、 3 、 4 题、政治经济学中第 22 题、毛泽东思想概论中 25 、 26 、 27 题等在问题设置和选项安排上显现基础知识的考核是重中之重。在考研政治试题中,夯实基础是重中之重,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任何高楼大厦都是空中楼阁。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的内容。如第 24 题关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论述、第 29 题关于诚信友爱的内涵、第 30 题关于基层群众自治体系的内容等。
2 、试题凸显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倡导主流意识和价值取向
如 2008 年是《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发表三十周年,这在第 2 题中得以体现。 2008 年是改革开放 30 周年,因而改革开放成为考查重点。国内考查了改革开放 30 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创新问题,国际上考查了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对这样的题目,如果平时不注意了解关心国内外大事,不注意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不注重拓展思维,是很难得到理想分数的。另在考点的选取上,围绕一个问题,运用多个试题加以考查,知识的整体性得到加强。如第 4 题及第 20 题,在正确认识和评价汶川大地震和奥运会上青年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综合考查了人的本质及其价值;第 6 题、第 17 题、第 21 题、第 35 题,围绕着世界金融危机,分别从意识的能动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及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演变及其实施来考查。第 11 题、第 13 题及 37 题,围绕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分别从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三个角度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等等。
3 、试题素材选择注重理论重点和现实热点相统一;题干设计 “ 合乎情理 ” ,但 “ 出人意料 ” ,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第 36 题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分析题,将其放到 2008 年群体事件频发的社会大背景下,无疑,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论述,将对如何处理群体事件起到理论指导作用。这也是本学科的主观题的首选项。但其在题干设计上没有直接提问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内容,却考查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这些理论的重大意义,同时加上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 深入的具体的研究 ” 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至此,大多考研辅导机构的老师在解析此题时认为是跨学科的综合题。其实不然,该题在 2008 年修订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概论的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P113~115 )中加以综合论述,且是课后思考题第 1 题( P125 )。又如第 37 题,放过改革的依据和现实成就,却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及其理论创新。确实出人意料,但在情理之中。此点亦是 2008 年修订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概论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P126~127 )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历史意义( P4~5 )的重要内容。这就为 2010 年考研政治试题实现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概论的综合过渡奠定了基础。
二、学科试题 “ 三点 ” 分布
从微观上看, 2009 年考研政治理论试题的命制一方面体现了五个学科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考试的均衡出题、重点命题的规律。即适当侧重各个章节,适当分配已考知识点、未考知识点和新增考点的权重。其中已考点在整个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依然是贯穿始终、常考弥新的。从下表可看出: “ 三点 ” 在不同学科中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状态,适应了不同学科的命题特色。
2009 年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分值权重统计表
科目
题型
分值
试卷题号
考核内容
三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客观题
单选
4 题,
共 4 分
第 1 题
第 2 章,唯物论
已考点, 2002 年(文)第 16 题
第 2 题
第 4 章,认识论
已考点, 1999 年(理)第 33 题
第 3 题
第 5 章,历史观
已考点, 1999 年(理)第 3 题
第 4 题
第 7 章,历史观
已考点, 2001 年(理)第 18 题
多选
4 题,
共 8 分
第 17 题
第 2 章,唯物论
已考点, 2000 年(文)第 1 题
第 18 题
第 4 章,认识论
未考点
第 19 题
第 6 章,历史观
未考点
第 20 题
第 7 章,历史观
已考点, 2004 年第 3 题
主观题
分析
1 题,
共 10 分
第 34 题
第 3 章,辩证法
第 4 章,认识论
已考点, 1999 年(文)第 35 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客观题
单选
3 题,
共 3 分
第 5 题
第 2 章
已考点, 1998 年(理)第 13 题
第 6 题
第 3 章
未考点
第 7 题
第 3 章
已考点, 2001 年(文)第 4 题
多选
4 题,
共 8 分
第 21 题
第 3 章
未考点
第 22 题
第 3 章
未考点
第 23 题
第 6 章
未考点
第 24 题
第 5 章
新增考点(属理论创新考点)
主观题
分析
1 题,
共 10 分
第 35 题
第 6 章
已考点, 2003 年第 36 题
毛概
客观题
单选
3 题,
共 3 分
第 8 题
第 1 章
未考点
第 9 题
第 1 章
未考点
第 10 题
第 2 章
未考点
多选
4 题,
共 8 分
第 25 题
第 2 章
未考点
第 26 题
第 2 章
未考点
第 27 题
第 2 章
已考点, 2005 年第 36 题第 1 问
第 28 题
第 4 章
未考点
主观题
分析
1 题 1 问共 6 分
第 36 题第 1 问
第 5 章
未考点
邓三
客观题
单选
3 题,
共 3 分
第 11 题
第 1 章
未考点
第 12 题
第 5 章
未考点
第 13 题
第 2 章
未考点
多选
2 题,
共 4 分
第 29 题
第 9 章
未考点
第 30 题
第 8 章
2008 年新增未考点
主观题
分析
1 题,共 10 分
第 37 题
第 6 章,第 1 章
第 1 问是未考点,第 2 问是 2009 年新增考点。
当代
主观题
分析
1 题,共 10 分(选做)
第 38 题选做题 Ⅰ
第 2 章
未考点
1 题,共 10 分(选做)
第 38 题选做题 Ⅱ
第 8 章
未考点
形势与政策
客观题
单选
3 题,共 3 分
第 14 题
台海关系
第 15 题
“ 神七 ” 上天
第 16 题
尼泊尔
多选
3 题,共 6 分
第 31 题
汶川大地震
第 32 题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 33 题
第 29 届奥运会
1 、 2009 年考研政治单科命题特点
(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命题特点是有两点,一是侧重已考点,如在哲学原理 22 分试题中, 18 分是已考点,未考点是 4 分,分别占 总分的 81% 和 19% 。在政治经济学原理 21 分试题中,已考点是 12 分,未考点是 9 分,分别占总分 57% 和 43% ,分别实现了题干和选项的互换的重复命题、重要原理多角度重复命题等命题形式。综合起来看,其 已考点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 69% ,未考点占 31% 。这是因为经过历时廿载的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的重点原理已基本上命题。二是热点更热,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命题。这点在以上两个学科中的主观题中体现尤为明显。尽管 2008 年考研政治试题哲学部分从总的方面矛盾观, 2009 年考研政治试题依然结合实际,考查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应用;同样,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试题的设计没有因为宏观调控的问题是反复的已考点而放弃,更是结合金融危机来加以命题。这实际上为 2010 年的政治改革做了很好的过渡。我们看到在 2008 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融合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基本内容,同时也做了大幅修订。这就为参加 2010 年考研的同学指明了复习方向:结合素质教育的指向及以上两门学科在新的教材中的已考点,加以系统认知,更多思考其多角度命题的指向,这是其一;其二是着重认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新增考点。这将是 2010 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命题的一个重要指向。
(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概论(含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概论)
从上表可以看出, 在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概论中,毛概和 “ 邓三 ” 的命题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侧重未考点和新增考点。如在毛概 21 分试题中,未考点是 19 分,已考点是 2 分,分别占总分的 90% 和 10% ;在 “ 邓三 ”17 分试题中,新增考点是 7 分,未考点是 1 分,分别占总分的 41% 和 59% 。二是两个学科的命题折射出 2010 年命题的两个信息:第一是上面提到的第 36 题中反映的毛概和 “ 邓三 ” 合为一科后的命题趋势;二是从第 25 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第 27 题(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和第 28 题(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影响)等题侧重分析历史的进程、事件及其影响等,着重考查考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为 2010 年完成考研政治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学科做了铺垫。
( 3 )形势与政策
由于自 2006 年开始起,高校不再单设当代国家经济与政治这门课,故 2009 年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中的试题将成为绝唱。但亦不能否认 2010 年的考试中不再命制有关当代国际中重大的经济或政治的主观题。这是因为,本届考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开设了形势与政策的必修课。其中涉及到了对当年重大国际经济或政治问题的分析。这是其一。另外,反观 2009 年形势与政策的命题,国际部分仅 1 分试题,国内部分 9 分试题。这也是历年的命题规律的延伸。至于试题的设计上, 如第 14 题、 31 题、 32 题, 不仅考查考生 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再认再现,更注重考查考生对事件的实质、意义、影响等的理解,从而实现了命题从认知型试题向理解型试题的转变。
2 、 2009 年试题的启示
( 1 )考研政治的考试侧重于素质教育和综合提高的有机统一。因此,有志于参加 2010 年考研的同学应记住 “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 —— 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 (毛泽东)在学习上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坚决夯实基础,练好基本功。
( 2 )了解考试的要求和试题的特点,潜心研究历年真题。多年来的试题总是含有稳定的、普遍的、反复出现的共性。它告诉我们政治命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知识点命题的方式是什么,各类型试题应如何应答,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大多数考生都面临而又把握不准的共同问题。结合历年试题、答案要点及其分析来进行复习,既能熟悉命题特点和答题规范,又能了解评卷方式及自己存在的差距,是考生取得政治高分的最佳途径。
( 3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要 “ 关注热点,与时俱进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综合统一的理论,它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它必将反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因此,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言。考生应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着重基础知识与创新理论的结合,力求用党中央的所提的最新观点去全面阐述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综合成绩。
总之, 2009 年考研政治试题基本符合政治理论教学的目标要求,体现了中央精神与考纲要求的统一,体现了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难与易的统一,体现了理论知识考查与运用能力考查的统一,具有理论性、政治性、现实性、综合性特点和素质考查的特点。在政治理论考试内容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政治试卷,几乎每年都有创新,让人耳目一新,这是很不容易的,也为参加 2010 年考研同学对政治的复习做了一个很好的导向。这是值得肯定的。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2010年考研政治试题分析:变中求稳、“三点”均衡分布"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juchuang911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