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聚创北京交大考研网-小厦老师 点击量:137 2015-07-22
课程资料备考指导咨询加微信:H17720740258
个人简介
张立军,男 ,副教授。1974年生于山东莱芜人,分别于1996年和1999年获山东大学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和通信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并于1999年获清华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期间,赴香港大学,在电机电子工程学系Victor O. K. Li教授的研究组从事无线网络调度方面的研究。2009年至2010年期间,赴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在电气与信息工程系Shu Lin教授的研究组从事LDPC码方面的研究。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10-5168-4759
电子邮箱:ljzhang@bjtu.edu.cn
办公地点:南306
研究方向
编码与通信理论
科研项目
自然基金委/香港研究资助局项目:无线因特网自适应服务质量(Qos)的研究,2002年;
校科研项目:无线数据通信的可靠性研究2003年;
中央高校基金项目:智能信息感知与状态识别,2010年;
自然基金委项目:基于混杂系统的网络控制、调度与编码联合设计,2011年;
中央高校基金项目:准循环LDPC码的代数构造方法研究,2011年;
Intel研究院项目: 未来移动宽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011年
部分期刊论文
[1] Minghua Liu and Lijun Zhang, Iterative hybrid decoding algorithm for LDPC codes based on attenuation factor, Front. Electr. Electron. Eng., DOI 10.1007/s11460-012-0195-x, May 2012
[2] Jie Huang and Lijun Zhang, Relative-residual-based dynamic schedule for belief propagation decoding of LDPC codes, China Communications, vol.8, no. 5, pp.47-53, Oct. 2011
[3] 张立军,李安国,曹志刚,基于校正子的第一类混合ARQ及其性能分析,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第2期
[4] 张立军,李安国,曹志刚,基于可逆RS码的第Ⅱ类多进制混合ARQ及其性能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5] Lijun Zhang, Victor O. K. Li, and Zhigang Cao, Non-binary type-II HARQ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n adaptive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John Wiley & Sons, Issue 2, 2005
[6] 张立军,李安国,曹志刚,最大距离分割码误比特率的精确计算,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
专著
纠错编码的艺术(第二版)中译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导师介绍:张立军"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juchuang911进行咨询。